以下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通过论文盲审、答辩资格审查、拟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内容及评阅意见、答辩资格审查表见附件),名单公告如下:
序号 |
研究生姓名 |
学生类型 |
年级 |
论文题目 |
1 |
莫曼 |
留学生(学术博士) |
2017级 |
Effect of timing for administration of GnRH during progesterone-based ovulation synchronization on follicular dynamics and reproduction in buffalo |
2 |
姜炳星 |
学术博士 |
2018级 |
瘤胃微生物影响奶水牛产奶性能的机制研究 |
3 |
阮氏璧凤 |
留学生(学术硕士) |
2019级 |
越南北部六省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病毒毒株基因型的鉴定和分析 |
4 |
李迪 |
学术博士 |
2019级 |
新型高精度近乎PAM-Less编辑工具fRYdCas9的相关研究 |
5 |
王雨薇 |
学术硕士 |
2020级 |
氨基甲酰天冬氨酸对肝脏脂肪沉积的调控研究 |
6 |
黄振文 |
学术博士 |
2020级 |
MDA5和RIG-I基因在鸡抗禽流感中作用的研究 |
7 |
虞霖田 |
学术博士 |
2020级 |
基于单细胞测序联合空间转录组学分析鸡原始卵泡形成与激活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 |
8 |
王凯军 |
学术博士 |
2020级 |
艾蒿提取物对小鼠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及艾蒿多糖的结构表征 |
9 |
陆颖 |
学术博士 |
2020级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自然截短ORF3基因对其致病性的影响 |
10 |
何雷 |
学术博士 |
2020级 |
新冠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刺突蛋白特异性纳米抗体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 |
11 |
伍兰英 |
专业硕士(非全日制) |
2020级 |
苍朴乌陈散治疗仔猪白痢临床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
12 |
孙畅 |
学术硕士 |
2021级 |
脲基琥珀酸对小鼠脂肪沉积的影响 |
13 |
邝甜甜 |
学术硕士 |
2021级 |
桑叶多糖对AFB1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14 |
李笑岩 |
专业硕士(全日制) |
2021级 |
基于转录组数据探究鸡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
15 |
程蔓 |
专业硕士(全日制) |
2021级 |
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211Y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
16 |
任宣 |
学术博士 |
2021级 |
BRG1通过PI3K/AKT/糖酵解途径提高猪iPSCs诱导效率和促进多能性维持的机制研究 |
17 |
杜文娅 |
学术博士 |
2021级 |
基于CUT&Tag和RNA-seq探究TBX5调控鸡毛脚发育的分子机制 |
18 |
莫家远 |
学术博士 |
2021级 |
整合基因组、代谢组和微生物组学数据解析猪重要经济性状的研究 |
公示期为三个工作日:2024年11月15日~2024年11月19日。
如对上述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名单有异议,请署真实姓名,在公示期内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反映。群众如实反映意见受法律保护。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陆阳清 电话:3274214 Email:luyangqing@126.com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副主席:韦祖樟 电话:3235635 Email:zuzhangwei@163.com
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电话:3236913 Email:dkyyjs@163.com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2024年11月14日
广西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简况表(公示内容)
学院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研究生姓名 |
Muhammad Usman Mehmood (莫曼) |
入学日期 |
2017年9月 |
指导教师 |
陆阳清教授 |
论文题目 |
基于孕酮的排卵同步期间GnRH给药时间对水牛卵泡动力学和生殖的影响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结论(≤300字): In the first study, oocytes derived from follicles of paired ovaries from cyclic animals with higher plasma progesterone levels significantly improvedin-vitroblastocyst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progesterone from cyclic animals on oocytes to improve embryo development could revolutionize the use of progesterone devices to synchronize estrus and ovulation, leading to better reproductive outcomes in buffaloes. In the second study, administering GnRH at TAI-84 hours after MAP sponge removal improves the follicular growth rate, increases preovulatory follicle size, and shortens the interval from AI to ovulation (ovulation synchronization), leading to greater P/AI in buffaloes. However, the question arises as to whether administering GnRH at 84 hours after CIDR removal can develop a better CL to improve the conception in recipient embryo transfer buffaloes. Therefore, in the third study, administering GnRH at 84 hours after CIDR removal resulted in a short ovulation interval (with respect to the GnRH administration at 84 hours, ovulation synchronization), larger preovulatory follicle size with high estradiol, greater progesterone concentration, and a larger corpus luteum for maintaining pregnancy. This led to increased conception success in recipient buffaloes receivedin-vitroproduced embryos. In the fourth experiment, administration of GnRH at 84 hours after CIDR removal elicits information about serum metabolites and enrichment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energy production, vitamin B6, porphyrin, and steroidogenesis at 90 hours.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etabolites and pathways were linked with follicular growth, higher serum E2 concentrations, and corpus luteum development in buffaloes treated with GnRH-84 after CIDR removal. |
论文的创新点内容: 1. The first study delves into the in-vitro domain, demonstrating that oocytes derived from the follicles of paired ovaries from cyclic animals with higher plasma progesterone level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in-vitro blastocyst development. This study paved the way for the follow-up study, which found that progesterone devices enable the synchronization process during the estrous cycle to guide the precise timing of GnRH administration for ovulation synchronization, subsequently improving conception (Chapter 2). 2. This groundbreaking study for the first time on buffaloes found thatadministering the GnRH at TAI-84 hours, shortening the interval from AI to ovulation by 14 hours, better ovulation synchronization, led to a greater P/AI compared to the TAI-84 groups. This study opens new horizons in buffalo reproduction, offering new strategies for breeders to raise their income (Chapter 3). 3. This study, for the first time, established a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a standardized protocol for recipient buffaloes received in-vitro produced embryos. It was found that the tim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GnRH at 84 hours after CIDR removal shortened the interval to ovul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GnRH administration at 84 hours), improved preovulatory follicle size, higher E2 levels with an early rise in P4 concentrations, and larger CL development. These outcomes likely enhance pregnancy maintenance (Chapter 4). 4. Administering GnRH at 84 hours after CIDR removal improves serum metabolites and enrichment pathways related to follicular and corpus luteum development with higher serum estradiol. Incorporating pyridoxine into the progesterone-based ovulation synchronization could offer a holistic approach to improve fertility in buffaloes. Moreover, the integration of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regulation represents a holistic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re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buffaloes by establishing an optimal environment for embryo implantation and pregnancy maintenance (Chapter 5). |
广西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简况表(公示内容)
学院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研究生姓名 |
姜炳星 |
入学日期 |
2018年9月 |
指导教师 |
石德顺 |
论文题目 |
瘤胃微生物影响奶水牛产奶性能的机制研究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结论(≤300字): 研究内容:本研究采用多组学技术探究分析了奶水牛的瘤胃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物,以及血清代谢物与产奶性能的关系,以解析瘤胃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互作机制及其影响产奶性能的作用机制。 重要结论:奶水牛的产奶量、乳脂含量和乳成分与其瘤胃微生物的种群和功能有关。瘤胃微生物对奶水牛产奶性能的影响是通过其代谢物影响到血清代谢物,最终通过血清代谢物影响到乳腺泌乳机能实现的。 |
论文的创新点内容: (1)以往对奶水牛的泌乳研究普遍围绕在日粮和环境等外界因素,而本研究将目光聚焦在较少被关注的瘤胃微生态和宿主代谢因素,并明确了它们在奶水牛产奶性能上的重要作用。 (2)本研究基于多组学技术综合探讨了瘤胃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首次揭示了影响奶水牛产奶量和乳脂含量的瘤胃微生物组成、功能、代谢和宿主代谢机制,并且进一步通过组学贡献度分析确定了宿主血清代谢组对奶水牛产奶量和乳脂含量的重要贡献,打破了瘤胃微生物对宿主表型影响程度最大的传统认知,为奶水牛瘤胃微生态调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本研究在奶水牛产奶性状上同时兼顾了产量和品质两个方面,不仅解析了瘤胃微生物与宿主协同调控奶水牛产奶量和乳脂含量的作用机制,还进一步解析了瘤胃微生物与宿主协同调控奶水牛乳脂肪酸组成和乳蛋白质组成的作用机制,为高品质功能性水牛乳饮品的研发提供了新方向。 |
广西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简况表(公示内容)
学院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
畜牧学 |
研究生姓名 |
李迪 |
入学日期 |
2019年9月 |
指导教师 |
杨小淦 |
论文题目 |
新型高精度近乎无PAM编辑工具fRYdCas9的相关研究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结论(≤300字): 高精度基因编辑工具在遗传育种与生物医药方面有着重要应用。已报道的fdCas9采用双sgRNA策略来提高编辑准确性。然而,fdCas9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用RYdCas9替代dCas9的方式改进了fdCas9,并命名为fRYdCas9。我们对fRYdCas9的打靶效率、sgRNA设计规则、PAM需求、FokI切割特征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我们认为fRYdCas9的PAM需求等同于RYCas9,同时,我们通过两种脱靶检测方式确认了fRYdCas9的高保真性,且小鼠胚胎编辑显示fRYdCas9具有较高的编辑能力。总之,fRYdCas9扩充了高精度基因编辑领域的工具箱。 |
论文的创新点内容: 创新点1 通过将fdCas9的核心元件替换为RYdCas9,解除了fdCas9由于双sgRNA引导固有的两个PAM序列限制其应用的问题,新编辑器极大拓展了双sgRNA引导系统的打靶范围。 创新点2 通过3条寡聚核苷酸,将感兴趣部分合成为随机碱基后用于PCR底物与上下游引物,低成本构建了打靶文库,接下来通过慢病毒将文库中的序列整合到细胞中,用编辑器进行打靶,以研究编辑器的特性。这一文库构建方法可以拓展用于其他编辑器的打靶研究。 创新点3 通过选择sg依赖型脱靶较高的sgRNA,反向证明双sgRNA引导的fRYdCas9能够将sgRNA依赖型的脱靶降到极低。该实验设置有效地利用fRYdCas9的使用特点来说明fRYdCas9的高保真性。 创新点4 通过GOTI证明fRYdCas9脱靶较低的同时,也检测了NLS-FokI的脱靶。而有些研究认为FokI作为同源二聚体可能发生自发性聚合从而随机切割基因组。我们的研究结果为这类看法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 |
广西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简况表(公示内容)
学院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
畜牧学 |
研究生姓名 |
黄振文 |
入学日期 |
2020年9月 |
指导教师 |
陆阳清 |
论文题目 |
MDA5和RIG-I基因在鸡抗禽流感中作用的研究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结论(≤300字): 鸡MDA5基因在DF-1细胞中抗禽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 在DF-1细胞中敲除鸡MDA5基因降低了细胞对禽流感病毒的抗病能力,过表达鸡MDA5基因提升了细胞对禽流感病毒的抗病能力,表明鸡MDA5基因是响应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关键基因。 鸭RIG-I基因在DF-1细胞中抗禽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 无论是外源性MDA5还是内源MDA5启动子表达鸭RIG-I基因均不能提高细胞对禽流感病毒的抗病能力,反而降低了对禽流感病毒的抗病能力,表明在DF-1细胞中MDA5是抵抗禽流感感染的主效基因,RIG-I基因不能替代MDA5的作用。 3、RIG-I转基因鸡个体抗禽流感病毒的研究 外源性MDA5启动子表达鸭RIG-I基因的转基因鸡抗禽流感病毒的能力降低,表明RIG-I基因的缺失不是鸡对禽流感更敏感的主要原因。 |
论文的创新点内容: 1、通过过表达与基因敲除技术证明了鸡MDA5基因在抗禽流感中具有重要作用。 2、本研究采用内源性与外源性MDA5的启动子表达RIG-I基因,使DF-1细胞中RIG-I的表达模式变成条件性的诱导表达模式,这种表达模式更接近于正常生理条件下RIG-I的表达模式,同时我们证明这种表达模式不仅不能提高细胞抗禽流感的能力,反而降低了细胞的抗病能力。 3、创制了RIG-I转基因鸡,在个体水平证明了外源MDA5基因启动子表达RIG-I基因并未提升鸡对禽流感的抗病能力。 |
广西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简况表(公示内容)
学院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
畜牧学 |
研究生姓名 |
虞霖田 |
入学日期 |
2020年9月 |
指导教师 |
陆阳清 |
论文题目 |
基于单细胞测序联合空间转录组学分析鸡原始卵泡形成与激活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结论(≤300字): 1.通过单细胞测序以及空间转录组学分析解析了原始卵泡形成阶段鸡卵巢中的24个细胞群及其基因表达特征,首次绘制早期阶段鸡卵巢单细胞分辨率的空间转录图谱。 2.解析了鸡原始卵泡形成过程中卵巢细胞的转录调控网络,前体颗粒细胞和前体卵泡膜细胞的亚细胞群的特征以及拟时序发育轨迹,揭示鸡原始卵泡形成过程中生殖细胞丢失的主要机制为自噬。 3.通过单细胞测序揭示鸡卵巢原始卵泡形成和激活过程中细胞间复杂的通讯网络,发现生殖细胞的缺失会显著影响卵巢细胞间的通讯模式,为深入了解鸡卵巢发育提供了新的见解。 4.揭示类固醇激素通路在早期的雏鸡卵巢中具有促进原始卵泡形成的作用,鉴定GREB1是鸡原始卵泡形成阶段类固醇激素通路下游的主要效应基因。 |
论文的创新点内容: 1.分析雏鸡卵巢的早期发育过程,揭示鸡生殖细胞巢崩解、原始卵泡形成以及激活的关键时间点分别在2、5.5和10.5日龄;通过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学技术鉴定了雏鸡卵巢的细胞群及其特征,首次绘制了鸡早期卵巢单细胞分辨率的空间转录图谱。 2.本研究首次系统分析了鸡早期发育阶段卵巢的微环境,初次绘制了前体颗粒细胞和前体卵泡膜细胞发育的时序轨迹,揭示了卵巢细胞之间的通讯信号以及生殖细胞缺失后对卵巢细胞通讯的影响。 3.本研究通过在体试验揭示了类固醇激素通路在早期雏鸡卵巢中发挥了促进原始卵泡形成的作用,并鉴定出GREB1为其下游主要效应基因,为鸡原始卵泡形成的调控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
广西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简况表(公示内容)
学院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
兽医学、中兽药 |
研究生姓名 |
王凯军 |
入学日期 |
2020年9月 |
指导教师 |
司红彬 |
论文题目 |
肠道微生物介导艾蒿提取物对小鼠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结论(≤300字): 本课题选用艾蒿作为实验原料,制备获得艾蒿水提物,艾蒿精油和艾蒿多糖。通过诱导小鼠MS模型,验证三种艾蒿提取物是否能够缓解小鼠MS,研究内容如下: 艾蒿水提物、艾蒿精油和艾蒿多糖对MS小鼠体重、脂肪重量、血液脂代谢指标、肠道上皮结构、肠道微生物、氨基酸水平、血清和粪便代谢组学的影响。 艾蒿多糖与抗生素联用对MS小鼠体重、脂肪重量、血液脂代谢指标、肠道上皮结构和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艾蒿多糖调控粪菌移植小鼠体重、脂肪重量、血液脂代谢指标、肠道上皮结构、肠道微生物和氨基酸水平。 A.indistinctus调控MS小鼠体重、脂肪重量、血液脂代谢指标和氨基酸水平。 艾蒿多糖的理化性质、甲基化、核磁共振分析与结构表征。 |
论文的创新点内容: 本课题首次通过对比艾蒿三种提取物对小鼠MS治疗进行了研究。 1)艾蒿水取物确定能够缓解小鼠MS。进一步分离出艾蒿精油和艾蒿多糖进行验证,确定艾蒿提取物缓解小鼠MS的机制。 2)艾蒿精油不是通过肠道微生物而是通过代谢物起治疗作用,其缓解小鼠MS可能与亚油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相关。 3)艾蒿多糖治疗小鼠MS完全依赖于肠道微生物,经抗生素实验、粪菌移植实验和单菌定植实验联合使用,通过微生物组和代谢组联合鉴定出艾蒿多糖通过A.indistinctus影响支链氨基酸代谢抵抗小鼠MS。 4)首次鉴定出艾蒿多糖的精细结构为:α-D-Glcp-1→(1-β-D-Fruf-2)64→1-β-D-Fruf。推断出多糖中的β-D-Fru结构可能对小鼠抗MS起主要作用。 |
广西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简况表(公示内容)
学院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
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动物传染病与分子免疫学) |
研究生姓名 |
陆颖 |
入学日期 |
2020年9月 |
指导教师 |
黄伟坚 |
论文题目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自然截短ORF3基因对其致病性的影响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结论(≤300字): 主要研究内容:本研究在广西首次发现PEDV自然截短的ORF3基因,对2017至2023年采集的113条ORF3序列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多条PEDV传播链,为防控提供理论支持。分离出自然截短(17GXCZ-1ORF3d)和完整ORF3基因毒株(17GXCZ-1ORF3c),评估其不同代次的致病性,自然截短的PEDV弱毒株对异源G2a亚型PEDV表现出部分被动保护作用。差异基因表达分析揭示截短ORF3基因在宿主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此外,构建基于截短ORF3的反向遗传平台,为PEDV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重要结论:广西PEDV自然截短ORF3基因的发现丰富了PEDV基因多样性;截短毒株在仔猪中致病性较高,表明该基因影响毒力,且体外传代后毒力减弱。免疫试验证明其对异源G2a亚型PEDV有一定保护作用,反向遗传平台的建立为PEDV功能研究及疫苗开发提供技术平台。 |
论文的创新点内容: 1.首次在广西地区发现PEDV自然截短的ORF3基因,基于ORF3基因的进化分析将其归为独立分支,并揭示了该地区的主要传播链,为区域性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2.成功分离携带自然截短ORF3基因的PEDV毒株,证实其在仔猪中表现出更强的致病性。此外,转录组学分析揭示了自然截短ORF3基因调节宿主免疫应答的重要作用。 3.通过体外传代的适应性和致病性研究,推测自然截短的ORF3基因可能会加速PEDV的毒力减弱。自然截短的PEDV弱毒株对异源G2a亚型PEDV表现出部分被动保护作用,为临床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广西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简况表(公示内容)
学院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
兽医学 动物分子病毒学 |
研究生姓名 |
何雷 |
入学日期 |
2020年9月 |
指导教师 |
李义平 |
论文题目 |
新冠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刺突蛋白特异性纳米抗体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结论: (1)本研究构建了SARS-CoV-2和PEDV纳米抗体免疫文库,可用于SARS-CoV-2 S1和PEDV相关纳米抗体的筛选。 (2)本研究筛选出8个SARS-CoV-2 S1蛋白特异性中和纳米抗体(Nb1-8),对Nb1和2进一步研究显示:纳米抗体识别的是RBD区的构象表位;抗体能有效中和实验所涉及的13个SARS-CoV-2毒株(WT,BA.1、BA.2、BA.3、BA.5、BA.2.75、BF.7、BQ.1、EG.5.1、XBB.1.5、JN.1、XBB.1.16);丙氨酸扫描实验显示S375、K378、D405、G446位点对抗体在RBD上的识别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解析抗体发挥中和活性的机制。 (3)本研究筛选出5个PEDV S1蛋白特异性纳米抗体(P1-5),P1识别位于S1蛋白的线性表位,其余抗体识别的为构象表位;P1和P5能有效中和实验室分离的3个PEDV毒株;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解析抗体中和活性的机制。对纳米抗体的检测功能探索显示:P4和P5可以进行配对制备胶体金检测卡,用于PEDV检测;P1和P5可结合胞内感染的PEDV,可用于PEDV的组织分布和病理学研究。 |
论文的创新点内容: 本课题筛选获得8个SARS-CoV-2特异性纳米抗体序列,纳米抗体具有广谱的SARS-CoV-2中和活性,能有效中和实验中涉及的13个SARS-CoV-2毒株(WT、EG.5.1、BF.7、BQ.1、BA.2.75、BA.1、BA.2、BA.3、BA.5、BA.5.2、XBB.1.5、XBB.1.16和JN.1)。进一步对纳米抗体发挥中和活性的作用机制和关键中和位点进行分析,为后续研发高效、广谱的SARS-CoV-2治疗性抗体奠定实验基础和候选抗体。 本课题分离出3个PEDV病毒株,利用灭活的病毒免疫羊驼构,建PEDV特异性免疫文库。我们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文库进行筛选,获得到5个PEDV特异性纳米抗体,能有效中和实验室分离的PEDV。纳米抗体通过抗体配对制备的胶体金检测卡能够灵敏的识别PEDV,为后期现场病毒检测奠定研究基础;免疫荧光试验显示纳米抗体能特异性与细胞内的PEDV病毒结合,后期可用为PEDV的组织分布的鉴定和相关病理学研究提供实验工具。 综上,本研究构建了SARS-CoV-2和PEDV Spike免疫文库,建立了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多个具有病毒中和活性的纳米抗体,为发展靶向Spike蛋白的抗冠状病毒抗体药物奠定了科学和实验基础。 |
广西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简况表(公示内容)
学院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
畜牧学 |
研究生姓名 |
任宣 |
入学日期 |
2021年3月 |
指导教师 |
李湘萍 |
论文题目 |
BRG1通过PI3K/AKT/糖酵解途径提高猪iPSCs诱导效率和促进多能性维持的研究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结论(≤300字): 研究内容:本研究首先比较了不同氧气条件下猪iPSCs诱导效率、BRG1、多能性和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其次利用正负调控BRG1基因表达的方法分析其对猪iPSCs诱导效率的影响,从PI3K/AKT通路和糖酵解代谢等方面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究;最后分析BRG1基因在猪iPSCs多能性维持方面的作用,并且从PI3K/AKT/糖酵解和WNT/β-Catenin/自噬途径两个方面阐明其作用机制。 重要结论:过表达BRG1基因可减少H3K9me3在糖酵解和多能性相关基因启动子区的富集,并且增强糖酵解相关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BRG1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糖酵解代谢,进而提高猪iPSCs诱导效率。BRG1可以通过PI3K/AKT/糖酵解和WNT/β-catenin/自噬途径促进猪iPSCs多能性维持。 |
论文的创新点内容: (1)首次探讨调控BRG1基因表达对猪iPSCs诱导效率的影响。 (2)首次揭示BRG1基因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对糖酵解代谢的调控作用,并且解析其对糖酵解相关基因启动子区转录活性以及表观修饰水平的影响。 (3)首次阐述BRG1基因通过PI3K/AKT/糖酵解途径影响猪iPSCs诱导效率和多能性维持。 (4)首次发现BRG1基因通过WNT/β-catenin/自噬途径对猪iPSCs多能性维持的促进作用。 |
广西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简况表(公示内容)
学院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
畜牧学 |
研究生姓名 |
杜文娅 |
入学日期 |
2021年3月 |
指导教师 |
杨秀荣 |
论文题目 |
基于CUT&Tag和RNA-seq探究TBX5调控鸡毛脚发育的分子机制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结论(≤300字): 本研究以广西地方鸡为试验对象,首先通过试验验证因果位点与毛脚性状的相关性及对TBX5的调控。其次通过石蜡切片染色观察鸡胚胎期毛脚、鳞片脚和翅膀皮肤的形态发育,确定毛脚和鳞片脚发育差异关键时期并进行RNA-seq分析。然后基于CUT&Tag和RNA-seq联合分析鉴定TBX5关键靶基因。最后从细胞水平探究TBX5关键靶基因的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因果位点与毛脚性状的显著相关,且该位点突变促进下游基因TBX5的转录。2、揭示了鸡胚胎期毛脚、鳞片脚和翅膀皮肤组织形态发育,并通过RNA-seq分析筛选毛脚重要候选基因及相关通路。3、利用CUT&Tag测序分析筛选TBX5作用的DNA片段,并基于CUT&Tag与RNA-seq鉴定TBX5关键靶基因。4、在鸡胫部真皮成纤维细胞过表达TBX5后,WNT11的表达显著升高;干扰TBX5后结果与过表达相反。5、WNT11可促进鸡胫部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论文的创新点内容: (1)探究了毛脚性状因果位点与下游基因TBX5的调控关系。 (2)基于CUT&Tag和RNA-seq鉴定TBX5关键靶基因。 |
广西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简况表(公示内容)
学院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
畜牧学 |
研究生姓名 |
莫家远 |
入学日期 |
2021年3月 |
指导教师 |
兰干球 |
论文题目 |
整合基因组、代谢组和微生物组学数据解析猪重要经济性状的研究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结论(≤300字): 本研究利用基因组、代谢组和微生物组更全面地解析血清代谢物和肠道微生物与猪各种重要经济性状之间的互作;利用GWAS和分子对接等手段全面筛选影响猪血清代谢物和肠道微生物的因素,为深入理解宿主基因组到表型的关键节点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多个群体、多种组学和多种方法验证从宿主基因组到饲料利用效率性状的关键节点,完善宿主基因组—血清代谢物—肠道微生物—表型轴,为饲料利用效率的选育和提高提供科学依据;不仅为提高猪的重要经济性状提供了大量分子标记、代谢物标记和肠道微生物标记,还提出了CYPA71基因—猪胆酸—乳酸菌—FCR轴存在的可能性,为进一步理解宿主基因组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
论文的创新点内容: 1、首次将肠菌力的概念发展到代谢力,首次计算了YY猪17种经济性状的代谢力、239种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力、5062种血清代谢物的遗传力和肠菌力; 2、首次对YY猪的5062种血清代谢物与17种性状和239种肠道微生物进行了联合分析和GWAS,获得了多个肠道微生物和血清代谢物的重要候选基因; 3、首次提出了更复杂的宿主—血清代谢物—肠道微生物—表型轴,发现CYP7A1基因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猪胆酸的生成来降低乳酸菌丰度进而降低猪的FCR。 |